徐振高 中国共产党党员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,连续四届上海市劳动模范,古著筝制作大师,我国古筝制作技师。于2019年4月9日18时19分因病在上海逝世,享年86岁。
![一生热爱古筝,匠人之心长存—缅怀中国古筝之父徐振高先生](/uploads/allimg/190410/2-1Z4101H624P6.jpg)
关于徐振高先生以及他获得的各种荣誉,相信大家都十分了解, 这位伟大的匠人,一辈子只爱古筝。可以说,没有徐老,也就没有中国古筝的今天,他影响了一个时代。
![一生热爱古筝,匠人之心长存—缅怀中国古筝之父徐振高先生](/uploads/allimg/190410/2-1Z4101H635324.jpg)
一台现代古筝的诞生
1952年起— 徐师傅就开始从事乐器制作工作
1958年 — 到上海民族乐器一厂
1959年 — 开始从事古筝制作
1961年 — 16弦古筝诞生,随后尝试18弦、19弦古筝制作
1963年 — 与师傅缪金林共同研制了S型岳山21弦古筝,改变原本没有图案的古筝,创制了“双鹤朝阳”等4款木刻图案。
![一生热爱古筝,匠人之心长存—缅怀中国古筝之父徐振高先生](/uploads/allimg/190410/2-1Z4101H64B01.jpg)
琴弦的改进
![一生热爱古筝,匠人之心长存—缅怀中国古筝之父徐振高先生](/uploads/allimg/190410/2-1Z4101HAC24.jpg)
50年代古筝的琴弦主要是蚕丝弦,后又出现了钢丝琴弦,前者太柔,后者太刚。1963年,徐振高与上海音乐学院的老师合作制成了尼龙钢丝弦,音色刚柔并济,这种尼龙钢丝弦也成为古筝的主要用弦,至今被传承下来。
琴码的改进
![一生热爱古筝,匠人之心长存—缅怀中国古筝之父徐振高先生](/uploads/allimg/190410/2-1Z4101HI13R.jpg)
原先的古筝琴码一样高低,而每根琴弦的粗细、张力不同,对演奏的手感及音质有所影响,为减小这种影响,他研制出了改良古筝琴码,1999年底,根据演奏现代作品的需要,他又对琴码的规格进行了调整。
匠心传承
![一生热爱古筝,匠人之心长存—缅怀中国古筝之父徐振高先生](/uploads/allimg/190410/2-1Z4101HF9109.jpg)
从70年代开始,徐振高开始带徒弟,他倾爱而授,点滴不漏,培养了一大批古筝制作的新生力量,教出了100多名学生,这些新生力量成为上海古筝制作的骨干。徐师傅退休以后,虽然不用再辛劳地扑在制作台上,但作为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古筝制作的顾问,他依然闲不住,坚持来到车间,进行古筝制作指导,继续将古筝制作技艺发扬光大。
![一生热爱古筝,匠人之心长存—缅怀中国古筝之父徐振高先生](/uploads/allimg/190410/2-1Z4101HJ5152.jpg)
【由于徐振高对古筝的突出贡献,曾连续4届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】
传承:
第一代——缪金林,大同乐会乐器制造技术传人之一。
第二代——徐振高,被业内誉为“古筝之父”。
第三代——田建峥、袁昌明、徐国平、李素芳。
第四代——徐庭友、张荣彪、徐庭东、徐进。
一代古筝制作匠人永远离开了我们,他一辈子扑在了古筝制作上,兢兢业业。先生千古,永远怀念!
从此人间余音尚留,天堂筝音四起。
天堂奏响您的古筝旋律,
人间记忆您的乐音,
一代宗师音容犹存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