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月儿高》是浙江筝艺流派的代表曲目之一。浙江筝曲的来源主要有三,分别为:杭州滩簧。江南丝竹民间乐曲和弦索十三套。《月儿高》是由弦索十三套演变而来。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《月儿高》的曲谱收于嘉靖七年(1528年)手抄琵琶谱《高和江东》1814年清代蒙古族文人容斋编订的《弦索备考》中也收录了《月儿高》,该书收有以弦乐器为主的十三首合奏曲,故又名《弦索十三套》。后被清代华秋苹收入他于1818年编订的《琵琶谱》卷下,并配以十个小标题,分别为:海岛冰轮、海峤踌躇、银蟾吐彩、素娥旖旎、浩魄当空、琼楼一片。银河横渡、玉宇千层、蟾光炯炯、玉兔西沉。
因其小标题与《月儿高》所描绘的意境比较吻合,所以被后人广为沿用。《月儿高》在众多传统乐曲中,应属别具一格的。大多数的传统民间乐曲都是音乐语言比较通俗、旋律语言民间化、内容直白、寓意简单明了,而此曲则意境深邃,清丽典雅,结构严谨,节奏、速度多变化,是一首高度抒情的文套曲。《月儿高》的旋律清丽淡雅、细腻含蓄,它体现和承载了东方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。因此深得人们的喜爱,得以代代相传。
《月儿高》这首乐曲由10个段落和一个引子的散板组成,乐曲每一段都从不同侧面表现了月亮的婀娜多姿。作为古筝独奏曲的《月儿高》的小标题基本上市按照华秋苹先生的琵琶谱标题予以标注的。